15500001498 服务热线

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资讯

贵州这家纸箱厂为脱贫出力,纸箱销路也越来越

发布时间:2019-07-11 16:00:02
导语: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杨家湾镇为解决群众就业和脱贫问题,引进了多家扶贫车间落户,江林纸箱厂就是这其中的一家企业。2017年,江林纸箱厂从深圳搬到了七星关区杨家湾镇,在当地建起了扶贫车间。该纸箱厂占地约1200平方米,目前已为当地群众积极创造了一个稳定的就业平台。

长春纸箱厂家
 
从深圳搬到贵州,江林纸箱厂建起扶贫车间
 
“在纸箱厂上班,既能挣钱也能照顾家人。”在江林纸箱厂上班的贫困户邹珍先开心地说,今年她通过报名参加了纸箱厂的招聘,条件符合便第一时间上岗了,在纸箱厂里做着粘贴、打包的工作,于她而言简单、轻松。和邹珍先一样的贫困户厂里还有许多,他们带着同样的目的参与进来,只为共同实现脱贫目标。
 
江林纸箱厂位于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杨家湾镇大埂子村,占地约1200平方米,厂内各种制造机器整齐放置,工人们在各自的生产线上有序工作,生产完好的纸箱打包在一旁等待运送。大家没有统一的服饰,却有着相同的工作热情,男女老少皆是如此。
 
李元才是江林纸箱厂的负责人之一,2017年,作为外乡人的他与同伴一起把纸箱厂从深圳搬到了七星关区杨家湾镇,在当地建起了扶贫车间。“我们因地制宜选择了合适的生产场地,并自己搭建车间,购进设备,想把车间尽早建立起来。”李元才说,“车间建好之前就开始通过宣传、张贴招聘启事等方式吸引群众参与,并为他们提供技术指导与培训。”
 
61岁的谭全娣是纸箱厂招聘的第一批员工,年纪虽过半百,但干起活儿却精气神十足,熟练快速,每一台机器的使用及生产步骤她都能独立完成,一个月有2000元收入,粘贴纸盒的工序她一天能完成四五千个。“比起在家种庄稼,我更喜欢纸箱厂里的生活,离家近也能有收入,生活十分充实。”谭全娣说。
 
扶贫车间内,有着贫困户优先就业的招聘原则,其中也不乏像谭全娣一样的普通农户,他们积极向上,吃苦能干,互为榜样,也带动着身边的贫困群众一起干。
 
“我们今年又招聘了2名贫困户,在技术上进行精心指导,时间上也给予灵活分配。”李元才介绍,车间共有两班,即上午8点到下午6点,中途休息1小时,晚班从下午7点半到凌晨12点,根据群众的时间进行合理安排,既保证生产效率也保障群众正常生产生活。
 
生产好的纸箱用于当地锁厂、养殖场及蔬菜批发市场,还有部分服装箱出售到外地甚至远销国外,销路的畅通让车间的生产更为顺利,也为当地群众积极创造了一个稳定的就业平台。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做好服务工作,吸纳更多的贫困户参与进来,为脱贫攻坚奉献一份企业力量。”李元才说。
 
扶贫车间促进“输血式”向“造血式”纵深发展
 
在杨家湾镇,这样的扶贫车间还有许多。该镇以党建引领,努力改造和提升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并按照“技术含量不高,劳动强度不大,身体素质和文化素要求不高,入行门槛相对较低”的原则,引进了京福内衣加工车间、大埂子发卡加工车间、亿环等多家锁具制造车间、梨乡山泉水厂、鑫富康蛋鸡养殖场等多家扶贫车间落户,提供就业岗位500余个,解决就业人员250余人,其中贫困户48户。
 
“扶贫车间的‘入驻’不仅激发了当地经济发展活力,也创造了群众就近就业条件。”杨家湾镇党委副书记刘烤熔介绍,扶贫车间还有效消化了部分闲置农房,实现了企业、贫困户及房东“三赢”,由“输血式”向“造血式”纵深发展。
 
以产业促就业,经过长时间的社会实践了解,杨家湾镇积极探索了一条“工厂下乡、车间到村、岗位到人”的就业扶贫模式,从政策宣讲到产业指导,从思想支持到行动鼓励,越来越多困难群众的身影出现在大大小小的扶贫车间里。
 
“扶贫车间不仅作为就业扶贫重要载体,更要带动群众学会一技之长,不仅要学会当‘生产者’,更要勇于当‘开拓者’。”刘烤熔表示,下一步,全镇将探索“以训代聘”的方式,充分利用农户技能培训扶持政策,有效借助扶贫车间作为实训基地的有利平台,通过邀请工厂技术骨干现场授课,开办专题技能培训等方式,在筑牢群众就业之本的同时,通过技能培训和实践操作,鼓励群众留在扶贫车间就业,真正实现家门口能就业、群众能脱贫的根本目的。